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中国武术研究的多维审视与应然走向基于近十年(5)

来源:武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武术研究“向前走”关乎中国武术的自我确立和自我发展,影响着武术的发展方向和价值体系的构建。因此,深化中国武术研究就必须要创新中国武术

中国武术研究“向前走”关乎中国武术的自我确立和自我发展,影响着武术的发展方向和价值体系的构建。因此,深化中国武术研究就必须要创新中国武术研究“向前走”,必须要紧随时代变化,不断拓展武术价值实践新空间、探索武术发展新模式。因为,“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15]中国已经走进新时代,新时代的到来,为中国武术研究提出了新使命、新任务,同时也提供了新视野和新站位。需要警醒的是,中国武术研究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把研究变成无意义话语的排列组合、变成复制式的罗列堆积,更不能变成文字上的自我生产。究其实质,那些用让人无法理解的新名词、新概念堆砌起来的研究,看上去很新,其实只是形式上的改造,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创新中国武术研究“向前走”必须要凸显现实价值。任何脱离中国社会现实或者痴迷于空洞价值体系的中国武术研究都不能称之为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因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关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16]。尤其是“在‘泛西化’浪潮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武术被强行纳入体育场域被‘塑造’的‘强制性阐释’之路,只讲‘应然’,不讲‘实然’”[17]的当下,“凸显现实价值”不仅是对长期制约和困扰中国武术问题的切中和深入,对影响中国武术向前发展的关键环节和要害问题的审视和洞悉,更是对中国武术生态位置在当前社会的确立和标定,对中国武术价值节点在新时代实践中的重构和突显。故此,凸显中国武术现实价值应深入思考中国武术在凝聚民心、培育新人、振兴文化、服务大众上的理论对接和实践回响,在创新中国武术研究“向前走”的过程中确立中国武术的国家地位,在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展现中国武术的责任担当。

2.4 推动中国武术研究“向外走”

以中国武术国际传播为主题,以文化交流和文明共享为基调,以国家形象建构和文化软实力提升为目标,试图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具有明显“向外走”特征的中国武术发展研究走向,无论在国家社科,还是在教育部人文社科的武术研究立项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随着国家实力增强,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与此同时,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感召力和竞争力的现实需求,为中国武术国际传播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015 年国家社科的5 项武术研究项目中,有2 项是武术传播的形象建构研究,“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形象研究(李源,2015)”“当代中国武术文化形象构建研究(袁金宝,2015)”。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国家社科的8 项武术研究项目中,有5 项是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研究,其中重点项目1项“中国武术深度国际化传播研究(李臣,2017)”。另外,“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搭建了文明互鉴、文化交流的具体实践舞台,“为中国武术的‘走出去’描绘出一个全新的‘正义空间’”[18],“‘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武术文化传播的发展战略研究(孟涛,2017)”“‘一带一路’战略下武术国际推广模式研究(洪浩,2017)”“‘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华武术文库外译研究(李在辉,2017)”在2017年“集中爆发”。这些具有明确目标指向的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研究,在2018 年、2019 年国家社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武术研究项目中依然在延续,如“中国武术国际软实力研究(姜传银,2017)”“中国武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林小美,2018)”“新时代武术中美跨文化传播研究(孙刚,2018)”“中国武术科学话语体系构建及跨文化传播研究(支川,2019)”“‘一带一路’倡议下武术教育国际化深化发展研究(曾凡鑫,2019)”等。

“硬实力”的提升,使“软实力”成为“硬需求”。中国的崛起为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的不断重申,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都为中国武术的国际传播指明了方向。

因此,深化中国武术研究就必须要推动中国武术研究“向外走”。这种“向外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运用合理的方式向世界阐释中国武术的文化特色;其次要做到“肢体叙事”和“语言表述”同步进行,充分重视武术翻译研究在中国武术走向世界中的作用。因为,“忽略对武术翻译的研究,或重视程度不足,必将丧失武术传播的话语权,从而导致武术文化成为他者文化”[19]。故此,不能局限于“中国太极拳汉英翻译研究(张明玺,2013)”“太极拳典籍翻译实践研究(秦琴,2018)”等只关注太极拳或者仅限于英语的武术翻译研究。而应该从多拳种、多语种的武术翻译研究中切实提高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话语权。唯有如此,才能在文化的互鉴、互融、互证、互摄中,避免重蹈“无的放矢”或膜拜盲从的覆辙,才能真正地贡献出中国武术的中国智慧与中国精神。

文章来源:《武术研究》 网址: http://www.wsyjbjb.cn/qikandaodu/2021/0709/1692.html

上一篇: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看武术研究趋势
下一篇:同大学者风采

武术研究投稿 | 武术研究编辑部| 武术研究版面费 | 武术研究论文发表 | 武术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武术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