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中国武术研究的多维审视与应然走向基于近十年(3)

来源:武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 中国武术研究的应然走向 发现问题固然重要,而从问题发现者转变为问题解决者则更为重要。面临立项增长问题、整体研究实力问题、研究人才队伍问题

2 中国武术研究的应然走向

发现问题固然重要,而从问题发现者转变为问题解决者则更为重要。面临立项增长问题、整体研究实力问题、研究人才队伍问题、研究成果绩效问题的中国武术研究,如何提高发展速度与质量?如何提升整体的研究实力?如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武术研究人才?如何确保研究成果效益?对于武术研究者而言,真正切实可行的答案,就是扎扎实实做好中国武术研究。立足时代所需,以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导向,努力破解中国武术亟待解决的诸多难题。

2.1 夯实中国武术研究“向回走”

近十年国家社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武术研究项目关注最多的是“向回走”的研究路向。“向回走”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基于武术事实描述,试图回归武术生产“现场”进行发掘整理和保护传承,具体表现为武术历史研究和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在武术历史研究中,研究对象、方法和视角日趋多元,呈现出高度综合性特征。研究对象有关于“武术思想”的“新中国武术思想发展史略(刘祖辉,2010)”“中国武术思想史研究(杨祥全,2012)”;关于“拳种演变”的“从福建南拳到琉球唐手、空手道的文化变容研究(翁信辉,2015)”;关于“少数民族武术”的“中国苗族武术史料搜集、整理与研究(张忠杰,2014)”;关于“区域武术”的“明清商帮与区域武术文化发展研究(张银行,2016)”等;关于武术“专门史”的“民国武术社团研究——以中央国术馆为例(虞定海,2012)”“中国武艺岩画的历史文化研究(郭玉成,2017)”“中华优秀传统武术剑文化传承体系研究(冯香红,2018)”“精武体育会研究(1910—1949)(丁守伟,2019)”等。在研究方法上,“中日武术(道)文化现代化进程比较研究(周兰萍,2011)”“武术家口述史研究(赵光圣,2013)”“明清少林武术古籍珍本校释(魏真,2015)”“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影像志(徐泉森,2016)”等的“比较研究”“口述史”“古籍校释”“影像志”等已经成为武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在研究视角上,“中国武术的离异与回归:民国武术史研究(李吉远,2014)”“精英·国家·大众:武术发展百年变迁的社会学研究(李文鸿,2015)”“君与君不与:中国武术竞赛历史文化研究(张君贤,2017)”中的“离异与回归”“精英·国家·大众”“君与君不与”已经成为中国武术史研究的新视角。

“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9],深化中国武术研究就必须要夯实武术历史研究,在“求真”与“求通”中理解和认识中国武术,在历史与现实的互构中解读和阐释中国武术,在武术与社会要素的互动中跳出“武术”看“武术”,切实增强中国武术解释权和话语权。中国武术研究应继续丰富武术历史研究内容,譬如抗战武术史、武术拳种史、重要典型武术人物史等。同时,用更加多元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将“明清”“民国”“百年”“近代”以外的研究对象纳入到武术研究的学术链条之中,让武术历史研究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宏观走向微观,全面奠定中国武术研究的坚实基础。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中国武术研究中,新技术、新场域、新视域不断出现。以“中国武术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的研究(戴国斌,2014)”为代表的数字化采集存储,成为新技术在武术非遗抢救保护和传播展示中的新应用。以幼儿武术教育为传承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域下的幼儿园武术教育研究(高健,2015)”,以传承人为主体的“中国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现状调查研究(陈振勇,2016)”,以博物馆学为视角的“博物馆学视阈下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研究(王震,2016)”,已经成为武术非遗研究的全新场域。另外,从“文化空间”“文化生态”着眼的“中华武术发展的自然生态及文化生态的当代呈现研究(杨建营,2010)”“中国武术‘文化空间’的秩序调整、重组与跨越研究(吉灿忠,2012)”“中华武术的文化生态研究(温搏,2013)”“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生态学研究(薛欣,2013)”“非物质文化传承下我国西部地区红拳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姜霞,2014)”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已经具体到不同地域、不同拳种,突破了武术保护本身,发展为对其生存与传承环境的微观保护和现代治理。因此,在中国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中,应该继续探讨新技术、新手段在抢救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努力为中国武术的多样性增添一段完整的文化记忆;在生产性保护研究中,努力唤醒人们对武术的记忆和认同,促进武术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为中国武术生命力的延续贡献优秀的理论成果与思想智慧。

文章来源:《武术研究》 网址: http://www.wsyjbjb.cn/qikandaodu/2021/0709/1692.html

上一篇: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看武术研究趋势
下一篇:同大学者风采

武术研究投稿 | 武术研究编辑部| 武术研究版面费 | 武术研究论文发表 | 武术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武术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