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浅析“武之精神”在高职院校武术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武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浅析“武之精神”在高职院校武术教学中的渗透梁红涛(西省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体育系,陕西 宝鸡 )摘要: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的动作套路教学占有重要地位。而相对武术精

浅析“武之精神”在高职院校武术教学中的渗透梁红涛(西省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体育系,陕西 宝鸡 )摘要: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的动作套路教学占有重要地位。而相对武术精神并未充分展现在现代武术教学之中。文章从武术教学的发展弊端衍生出武术精神的重要性,使武术精神渗透于武术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了解中华几千年的武术品德。提高武术教学的质量,使中华武术发扬光大。关键词:武术;武之精神;武术教学;教学渗透;中图分类号:D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46-02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历经几千年的沧桑岁月,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多元化的价值功能,受到了当今大学生的广泛青睐。1998 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前国家教委 1993 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十一门课程基本要求》两个重要文件中,都将武术课程列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武术是一种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兼容并包”、“道德至上”、“宗族中心”。它秉承着中华民族传统,兼容着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的精华。随着世界首届武博会在京的召开,武术已经站在世界的舞台之上,我们更加有责任把武术发扬光大,利用武术教学,弘扬武之精神,使学生深入了解武术内涵,对武术产生兴趣。一、“武之精神”的基本内涵“武之精神”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精神品质。“武之精神”,最早始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一书。他提出:“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 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武术精神的涵义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1]“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传统武术中始终把武术精神列为习开的先决条件,然而在长时间的武术教学中,我们却忽视了武术育人育德的功能。武术精神在武术教学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二、武术教学中“武之精神”的渗透(一)武术教学的内涵与反思。1.武术教学的内涵:对于武术教学进行研究,我们必须先理解好什么是武术教学及其武术教学的发展。武术课程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一直都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学的进步与教育的发展,武术教学内容体系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在理论与技术方法上逐步科学化、规范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引进,体育相关基础学科知识的交融、渗透和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随着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和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武术教学的发展与提高也进入了新的阶段。[2]武术教学的定义:是指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别是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价值取向、学习态度。思维方式等等。2.武术教学的反思:武术教学不注重理论,导致思想上的盲从,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主要以初级拳、机械和术极拳为主,教材基本上是竞技体育的缩版。无内在攻防实质,实用性差,缺少科学性,并没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是年复一年的教着枯燥无味的几个简单的套路,并无新意,利用率低。[3](二)抓住弊端,重塑现代武术教学。1.“武之精神”一个被武术教学遗忘的角落“武之精神”作为一种德育品质,是一个教化过程。然而在现代武术教学中却被忽视。导致我们现在武术教学出现很大问题,也是一直没有被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其一,武术教学不注重理论,导致武术精神的流失。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偏重于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不重视理论教学,影响着教学质量,也无法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所需要的方式,促进身心的健康。在武术教学中对于武术精神的忽略严重影响了武术的发展,使得我们传统武术文化逐渐走向弱势,形成一种在竞技体育文化上盲从的状态。[4]在现代武术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教师的观念,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教师不能只是有意识的教授学生一些动作,一般的理论知识。而是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于武术精神教学能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了解,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一旦形成,便有很长的稳定性和传承性,成为民族文化传统的主干。[5]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看一些类似的爱国电影,譬如:《叶问》甄子丹饰演叶问时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武术,虽然是一种武装的力量,但是我们中国武术是包含了儒家的哲理,武德,我就是仁,推己及人。这是你们日本人永远都不会明白的道理,因为你们滥用武力,将武力变成暴力,去欺压别人。你们不配学我们中国武术。”这是一个真正的武术精神,民族爱国精神。学生可以在电影中潜移默化,即增长了武术知识,又学会了武术精神。其二,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在武术教学中,教学内容老化已突出显现。学生在学习武术过程中缺乏兴趣。在这样的武术教学文化中,我们应该注重营造武术传统文化的氛围,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思想等融入武术教学之中。武术是一种精神,不能忽视育人育德的内涵。[6]例如: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宣传和引导,正确认识武术的价值功能,在教学中,要求任课教师积极创新,不断探索,将教学重点转移到武术精神文化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武术的多价值功能,弘扬民族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将武术的育人功能融入课堂,办出武术课程的特色,树立学生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2.“武之精神”与武术教学中“竞技教学相结合”随着西方竞技体育的发展,我国的传统武术受到威胁。现代的武术教学模式趋于竞技化,专业性的运动员必然受到社会、学校的大力支持,对其进行训练投资,这些社会影响也必然会影响学校武术的教学发展,“基本功-基本动作-套路”这样的武术教学模式已习以为常。[7]“武之精神”,是“兼容并包”、“道德至上”,而武术竞技应该是“以武会友、以搏励志”。只有将“武之精神”的精髓融入到武术竞技之中,全面强调武术的文化价值功能,才能使现代高校武术教学良好发展。三、结语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以中华民族哲学思想为指导,注重内外兼修。武术教学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教学认知系统,它不仅是身体的形式活动,而且还讲究内存的精神、意向以及呼吸与形体动作的密切配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将“武之精神”融入到武术教学之中。通过教育来实现武术的传承文化,弘扬武术的民族精神,发展它的博爱特性。使中国武术文化在高校的武术教学努力下发扬光大。参考文献:[1]蓝晟.有一种修养叫武功-关于中华武功的另一种诠释[J],少林与太极,2005(2).[2]邱丕相,蔡云袭.武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4.[3]邱丕相,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6,13(2):76-78.[4]曲爱宁.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富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10(1):146-147.[5]王岗.中国武术:一种追求过程的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7 (4):22-25.[6]王岗.中国武术:一种追求过程的文化[J].搏击.武术科学.2007,(08).[7]马卫平,严秋.学校体育的过程性特征探析[J].体育教学,2005 (5):16-17.

文章来源:《武术研究》 网址: http://www.wsyjbjb.cn/qikandaodu/2020/1116/773.html

上一篇:试析巴西华侨华人与中国武术的传播
下一篇:当代武术教育思想体系的构建

武术研究投稿 | 武术研究编辑部| 武术研究版面费 | 武术研究论文发表 | 武术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武术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