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武术套路中的功效

来源:武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武术套路的练习是非常辛苦的一般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但是如果你把功夫放进套路中那么中能讲你进入了误区,其实练武术的核心不是套路。那套路有什么作用和价值呢? 武术套路 作

  武术套路的练习是非常辛苦的一般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但是如果你把功夫放进套路中那么中能讲你进入了误区,其实练武术的核心不是套路。那套路有什么作用和价值呢?

  武术套路

  作用和价值讲解

  ①健身。象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都是较古老的健身拳术。后汉名医华佗说:‘吾有一术,名曰五禽之戏,“体有不快,能作一禽之戏。常年坚持演练武术套路.能祛病延年.健体长寿。

  ②竞赛。建国后举行了(建国前也举行过,但规模较小)多次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均以套路形式进行。裁判员按照比赛者所练动作的质量、攻防意识、姿势规格、劲力运用等方面予以评分.最高分为10分。

  ③表演。一直受到群众欢迎的武术表演.建国以来大都以套路演练呈现在观众面前。套路演练.有很高的艺术性.动作形象矫健优美.并与惊险独特熔于一炉。

  这正是武术表演的艺术魅力之所在:1936年中国武术团在奥运会上的表演,是我国较早的一次成功的国际武术套路演练: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武术队多次出国访问,都曾以套路表演博得广泛赞誉。并在世界五大洲播下中华武术的种子。

  ④技击。套路和实战性的技击有所区别,套路动作含有攻防意义.但单一的套路练习并不能直接获得较高的技击实战本领。然而两者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即套路练习可以为掌握“技击。

  打下基础(体质、意识、方法),再经过“加工“和专门性技击术训练,便能够获得实战技能。因此对于散手运动员.套路练习是必须的基础练习之一理应受到重视:对于参加比赛的各种“自选套路“.比赛规则作了时间上的限制,并规定了在套路中。

  应该出现一定次数的高难动作。这就使人们在创编套路时,充分注意到要使之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编排新颖、路线多变,并富有创新精神。同自选套路相比较而言。

  传统套路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技击性强.并伴有形象化的“拳谱.:如“一路华拳,的五十多句拳歌就颇优美动人。

  少林武术

  常见拳法特点

  中华武术少林五拳

  少林五拳包含龙、虎、豹、蛇、鹤五种拳法,是泉州武术的一门绝学。

  少林五拳特点为“以形为拳,以意为神,朴素明朗,拳势激烈”,富于阳刚之美。 其精义为:“注意不注气,注气不注力,见力生力,见力化力,见力得力,见力荛力”

  史载,金·哀宗正大年间,嵩山少林寺白玉峰(法号秋月)始创少林五拳,后传给觉远和尚,二人撰写了《少林五拳精要》,系统阐述了龙、虎、豹、蛇、鹤五拳的特点和手、足、身、眼、步法以及五拳结合的练法。

  明·嘉靖年间,倭寇经常侵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朝廷多次降旨诏嵩山少林寺武僧平寇。那时,许多武僧便就地建殿参禅,授徒传功。

  进入清代,少林净仁、净林二僧南迁,先后在福建、广东等南方地区将少林五拳深度传授。久而久之,北派五拳吸收了南派拳法,形成了南派少林五拳。  少林五拳属于象形拳类,为仿生之武学。鸟兽行动和神态,在拳法中栩栩如生地表现。龙吟、虎啸、豹窜、蛇缠、鹤立,无一不显示出鸟兽之行与天地之合。

  学习五拳,要内外兼修,以长拳、南拳作为基本功,同时配以内功气息调节,做到“内外三合”,即脚、腰、肩力催三关,精、气、神浑然合一,以形为拳,以意为神,以气催力,以关发气。

  少林武术基本功

  中华武术少林花拳

  花拳是少林古拳法中的稀有拳种,属少林柔拳一派。特点:拳打卧牛之地,出手敏捷,打不露形,粘衣即打,手到劲发,离身消劲。 精义:花拳八法,即“吞、吐、浮、沉、粘、离、擢、浚”。

  少林花拳走的是轻柔飘逸一路,左盘右扭犹如迎风摆旗,技手攻守恰似风吹柳絮,起落进退宛若行云流水,张弛急缓好像海潮起落。花拳拳法的奥妙主要不在招式,更在劲力的处理之上。“出手敏捷,打不露形,粘衣即打,手到劲发,离身消劲。”

  花拳短小精悍,斗室之中尺棍兵器都能操练自如,充分体现“拳打卧牛之地”的特点,明·名士金圣叹曾就此概括为:“花拳为一路短打。”

  燕子铛为少林花拳独门兵器。燕子铛为双手短兵刃,外形酷似燕子身形而得名。平地时腾挪闪跳轻盈异常,跃起后凌空飞渡技击长空。身段美妙,柔中带刚,掩饰不了内中丝丝入扣的杀机。

文章来源:《武术研究》 网址: http://www.wsyjbjb.cn/zonghexinwen/2021/0417/1253.html

上一篇:武术 现代散打始祖
下一篇:菏泽:1300余传承武术名人“亮拳”过招

武术研究投稿 | 武术研究编辑部| 武术研究版面费 | 武术研究论文发表 | 武术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武术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