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体育论文_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研究

来源:武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11-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海阳大秧歌研究 (二)民俗武术研究 (三)人类学与武术文化研究 (四)文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海阳大秧歌研究

    (二)民俗武术研究

    (三)人类学与武术文化研究

    (四)文化融合研究

四、研究对象、方法与说明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民族志报告与田野调查说明

五、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六、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一章 海阳大秧歌的文化生境

第一节 海阳大秧歌的历史人文背景

    一、海阳的历史文化追溯

    二、海阳的传统文化习俗

第二节 海阳大秧歌的自然地理背景

    一、海阳市自然地理环境

    二、田野调查村落的背景

第三节 海阳大秧歌的武舞文化土壤

    一、祭祀乐舞

    二、民间武术

小结

第二章 海阳大秧歌的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

第一节 海阳大秧歌仪式展演的田野调查记录

    一、没有秧歌不叫年

    二、春节邂逅大秧歌

    三、逗秧歌展演

    四、海阳大秧歌的身体动作分析

第二节 海阳大秧歌巫术祭祀仪式与武舞融合的文化人类学考察

    一、武舞与巫术交融:海阳大秧歌巫术祭祀仪式与武舞融合的文化解读

    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民间下移:海阳大秧歌巫术祭祀与武舞融合的文化人类学阐释

小结

第三章 拳坊:海阳大秧歌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的文化空间

第一节 拳坊的地域武术文化阐释

    一、拳坊的历史变迁

    二、拳坊是海阳大秧歌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的文化空间

第二节 拳坊的权力隐喻及其在海阳大秧歌中的映射

    一、权力理论分析

    二、权力——知识结构中的武术

    三、拳坊的权力隐喻

    四、拳坊的权力隐喻在海阳大秧歌中的映射

小结

第四章 斗秧歌:武术仪式展演的民俗舞台

第一节 从文斗到武斗:礼法约束下斗秧歌的逻辑阐释

    一、斗秧歌之文斗:兵法谋虑运用的民间舞台

    二、斗秧歌之武斗:礼法制约下的克制性交手

第二节 海阳大秧歌地方性知识:斗秧歌的民俗语境解读

    一、族群生存抗争的仪式手段

    二、护卫生存环境的民间演习

    三、展示个人魅力的艺术舞台

    四、地域武术传播的民俗载体

第三节 由野蛮走向文明:时代变迁中的斗秧歌叙事

    一、斗秧歌必动武:关于斗秧歌的历史记忆

    二、斗秧歌不动武:由野蛮走向文明的趋向

    三、集体情绪宣泄:斗秧歌中的限制性冲突

小结

第五章 海阳大秧歌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对民间武术发展启示

一、民俗活动是武术展演的平台,是武术民间与社会传播的路径

二、乡土社会是武术孕育的文化生境,是武术文化保护的切入点

三、武术文化的包容性与融合性,有利于多元文化的共生与融合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经历

致谢

文章摘要: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诸多文化类别都是在交流、碰撞中实现融合的,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即是文化融合的典型现象。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载体,其以多种形式存在、发展,呈现拳种繁多、地域分布广泛的特征,与中华文明同源同步,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样态。武术拳种呈现出地域特征的同时,也与民俗文化活动产生了融合。为了探究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的起源与形成,推进武术历史与文化研究,本文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并选择兼具地方民俗特色和武术特征的海阳大秧歌仪式展演进行研究。海阳大秧歌是典型的武术与民俗活动融合的文化样式,但已有研究侧重其舞蹈、娱乐、表演功能及其在族群交往中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作用,忽略了对海阳大秧歌中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的学术探寻,而这种文化溯源,可提供武术文化的形成历史和学术依据。海阳大秧歌既属于民俗同时也具有武术活动的典型特征,其中“斗秧歌”是其武术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斗秧歌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主要动因就是武术技术的融入。研究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的文化现象,对于揭示武术在民俗活动中的作用和价值、武术文化起源和多元化形态以及武术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均具有学术价值。本文是以海阳大秧歌中的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及仪式展演为研究对象的民族志报告。本研究从仪式展演入手,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口述史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以及身体动作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海阳大秧歌中的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现象进行文化人类学的考察。具体而言,主要从海阳大秧歌中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的历史、拳坊在其中的作用、斗秧歌仪式三个方面对其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问题进行探究,以寻求武术融入民俗文化活动的原因与价值,并由此提出文化人类学解释,为武术文化形成提供学理依据。本文通过深度调研海阳大秧歌中的武舞融合与巫术祭祀仪式,证实海阳大秧歌是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的产物,具体表现为武舞融合与巫术的交融样态,其本质上是具有巫术祭祀功能的武舞。从巫术祭祀仪式与武舞融合两个维度发现,海阳大秧歌的巫术祭祀仪式由祭祖与祭海仪式组成,武舞融合则包括对军事武术与民间武术的融合两部分。其中,巫术祭祀仪式与武舞融合象征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民间下移,即推广礼乐以教化百姓、民间演武以保境安民。其一方面源于国家层面的“祀”与“戎”向下的强力推行,另一方面是民间地方对“祀”与“戎”的主动模仿,形成双向互动过程。因此,武舞融合是武术与其他文化形态如巫术交融的重要形式,也是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的具体表现形式,延至当代仍是武术的活态文化样式。拳坊是海阳地区特有的地域武术文化景观,它是农耕文化的产物,也是海阳地域武术拳种如螳螂拳等传承与传播的重要场所,具有行业兼商业双重属性。以流传于海阳乡间的俗语“不喝两冬油,不能唱秧歌”为线索,研究发现,拳坊是海阳大秧歌的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的文化空间。海阳大秧歌的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是武术文化转换的结果,从融合机制来看,是一种文化的涵化现象。拳坊具有一定的权力表征,带有权力的隐喻。根据“权力——知识”的理论框架,可以用“权力——武术知识”的框架来解释师徒关系中的权力内容。拳坊的权力隐喻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货卖帝王家:向国家权力的主动依附;二是游离于庙堂与江湖:民间权力的在野;三是侠以武犯禁:压迫与反抗权力的隐喻。拳坊的权力隐喻也映射进海阳大秧歌中,包括以下三个部分:角色赋予的权力、制胜对方的权力、权力的复利效应。对海阳大秧歌中的民俗武术活动“斗秧歌”仪式进行考察,通过对“斗秧歌”的过程及民俗语境的分析。认为:海阳大秧歌吸收了古代军事武术中的兵法谋略与民间武术如螳螂拳、八卦掌等拳种的技术动作,族群生存斗争与比武较技是“斗秧歌”吸收武术元素的重要动因,其逻辑形式表现为礼法约束下由“文斗”到“武斗”的递进。“文斗”体现兵法谋略智慧,武术是“武斗”的主要支撑力量。“斗秧歌”受到礼法约束,以强化乡间社会秩序的稳定,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礼法并施思想。剖析其民俗语境发现,“斗秧歌”是族群生存抗争的仪式手段、护卫生存环境的民间演习、展示个人魅力的艺术舞台,同时也是地域武术传播的民俗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斗秧歌表现出由野蛮走向文明的时代特征:即由斗秧歌必动武到不动武的变化;偶发的冲突仅限于集体情绪的宣泄,具有一定的限制性;避免了肢体的暴力对抗。这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自然选择。海阳大秧歌的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研究对当代武术传承的启示:第一,民俗活动是武术展演的平台,是武术民间与社会传播的路径。民俗文化活动展演的现场直接展示武术文化,可以使观众近距离感受武术文化的魅力。在仪式性节日庆典中,民间武术不断呈现于观众面前,强化了武术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象。这种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互动的关系,推动了二者彼此的交相辉映。第二,乡土社会是武术孕育的文化生境,是武术文化保护的基点。文化生境是一种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海阳大秧歌就是在多重文化要素作用下的文化生境中形成的。以武术基本功为表演秧歌前提的规定,强调了武术与海阳大秧歌的密切关系。海阳乡土社会是二者融合的土壤,也是武术孕育的土壤和文化生境。第三,武术文化的包容性与融合性,有利于多元文化的共生与融合。多元文化共生与融合是武术文化的显著特点,诸多传统文化事象从武术文化的宝库中汲取养分,造就其艺术风格。海阳大秧歌的武术与民俗文化融合,也是武术与多元文化共生及融合的典型。通过对这一现象的诠释,可揭示武术的多元价值与多样化的发展路径,了解民间武术在乡土社会的真实生存状态,也可为地域武术及村落武术研究等提供借鉴,并丰富武术文化理论体系。总之,深挖武术的民俗文化根源,将民俗武术活动展演作为弘扬武术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对武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武术研究》 网址: http://www.wsyjbjb.cn/qikandaodu/2021/1110/1825.html

上一篇:工业经济论文_还是要多练内功
下一篇:体育论文_自由与秩序:民间武术意义的建构

武术研究投稿 | 武术研究编辑部| 武术研究版面费 | 武术研究论文发表 | 武术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武术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