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武术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来源:武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调查表明,20%~30%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一些出现悲观、厌世、嫉妒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甚至出现退学、失踪、自杀、他杀等反常或恶性事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大学生进

调查表明,20%~30%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一些出现悲观、厌世、嫉妒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甚至出现退学、失踪、自杀、他杀等反常或恶性事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已经刻不容缓[1]。武术运动作为一种身体活动和锻炼方式,强调形神统一、体用兼备、内外合一的整体运动观[2]。在增强人的体质的同时,对个体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的调控也起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3]。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武术锻炼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旨在探讨武术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沧州市大学生武术锻炼者120人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21.岁,练习武术(含太极拳、八极拳、劈挂拳等)时间均超过12个月,平均每周锻炼时间不少于5小时,以往均无任何精神异常史。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分组 将研究对象作为实验组,全国大学生SCL-90测试新常模[4]作为对照组。按习武时间将实验组分为3个小组:习武时间12—23个月为实验Ⅰ组,24—35个月为实验Ⅱ组,≥36个月为实验Ⅲ组。 1.2.2 测评量表 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5]进行测评,量表包含9项因子,共90个条目,每一个条目按症状严重程度采取1~5级评分[6]。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家庭结构、习武时间等信息。 1.2.3 调查方法 经培训的调查员统一发放测评问卷,调查对象根据“现在”或“最近一周”的实际感觉,独立匿名填写问卷,当场填写并收回。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并对测评分与习武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实验组人数共计120人,实验Ⅰ组人数36人,占总数30%;实验Ⅱ组人数49人,占40.8%;实验Ⅲ组人数35人,占29.2%。各实验组在年龄、家庭结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为全国大学生SCL-90测试新常模,例数为9 941人。 2.2 实验组测评得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 实验组心理健康测评总均分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水平(P<0.01),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人际关系、敌意、精神病性等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恐惧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Ⅰ组总均分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5),其中强迫、人际关系等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恐惧、偏执等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Ⅱ组总均分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1),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敌意等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Ⅲ组总均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实验组测评得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对比结果 ±s因子大学生常模(n=9941)实验组(n=120)实验Ⅰ组(n=36)实验Ⅱ组(n=49)实验Ⅲ组(n=35)P值P1值P2值P3值躯体化1.强迫1.<0.001<0.001<0.001<0.001人际关系1.<0.001抑郁1.焦虑1.敌意1.恐惧1.偏执1.精神病性1.总均分1. 2.3 实验组心理健康评分与习武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实验组心理健康测评总均分与习武时间呈负相关(r=-0.941,P<0.01),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测评分与习武时间呈负相关(r=-0.870、r=-0.950、r=-0.973、r=-0.947、r=-0.930、r=-0.880、r=-0.840、r=-0.944、r=-0.949,P<0.01)。随习武时间延长,心理健康测评总均分减少,且呈先快后慢趋势。见图1。 图1 实验组测评总均分与习武时间相关分析散点图 3 讨论 大学生武术锻炼者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表明武术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面对着各种压力,易产生心理问题,需要一个调节心理的有效路径[7]。武术运动承载着中国传统优秀的文化,蕴含着“中和”“灵静”“谦让”等思想,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心理减压、培养自信、学会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表现自我个性、提高自尊与心理素质的机会[8-9]。 武术运动在调节心理健康方面效果明显,源于武术运动蕴含着和谐文化信息与正能量。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武术锻炼者表现出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武术运动对调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作用。这一结论与李云清[10]、谢光辉等[11]研究结论一致,但研究结果有所不同,这可能与实验方式、锻炼时间等有关。本实验研究对象习武时间均超一年,李云清[10]实验结果是基于武术组为期4个月的锻炼实验(每周3次,每次l小时集体练习)后调查所得,谢光辉[11]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2个月武术套路锻炼的实验(每周3次,每次1.5小时,分组集体练习)后进行测试。另外,实验对比方法也有差别,本研究测评结果是与全国大学生常模进行对比,谢光辉则是对研究对象实验前后测评结果进行对比,李云清的对照组为无规律或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学生。 相关性分析发现,大学生习武时间与心理健康测评分呈负相关。长期坚持武术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坚持武术锻炼,能够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能有效地调节自身情绪、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坚强意志、促进个性和自我认识良好发展。武术锻炼作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手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但也不是无限度的。当大学生武术锻炼者心理健康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武术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将趋于平稳。结果提示,大学生习武时间12—30个月,心理健康测评分下降较快,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为明显;习武时间超过30个月,心理健康测评分下降平缓,心理健康水平处于平稳状态。本文不仅考虑武术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还关注习武时间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以往研究大都发现了武术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但没对心理健康与习武时间的相关趋势进行分析。 本文样本量与全国大学生SCL-90测试常模相比较少,且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沧州市高校大学生,样本量与地域因素可能对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另外,练习不同拳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否有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心情愉快、自信乐观、心胸开阔、情绪稳定、精神饱满的健康心理状态对身体的各器官、各循环系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许多疾病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根据。心理因素可以调节体内激素的水平,改变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影响身体免疫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武术锻炼者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在强迫、人际关系、敌意、精神病性等项因子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长期坚持武术锻炼,能够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其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武术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全民身体健康提供了参考依据。

文章来源:《武术研究》 网址: http://www.wsyjbjb.cn/qikandaodu/2020/1005/673.html

上一篇:医学训练疗法对柔道项目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
下一篇:常年压腿锻炼延缓腿部衰老

武术研究投稿 | 武术研究编辑部| 武术研究版面费 | 武术研究论文发表 | 武术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武术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