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再见马保国!传统武术怎样克服“耗子尾汁”危(2)

来源:武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些纷乱的国内事务开始步入正轨,此前门派林立、鱼龙混杂的国术圈也得到了整顿和复兴的好机会,倾心国术的张之江抓住了这次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些纷乱的国内事务开始步入正轨,此前门派林立、鱼龙混杂的国术圈也得到了整顿和复兴的好机会,倾心国术的张之江抓住了这次历史的机遇。1928年,国术研究馆改名中央国术馆,这是国术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喜好拳脚功夫的张之江终于可以在国术改革上大展拳脚了。
在科学逐渐成为主流话语的时代,张之江没有抱残守缺,而是继续推动国术的科学化。他认为国术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改良国术就是要“思以科学新法,整理旧术,融洽贯通,力图普及”。科学、整理、融合、普及成为张之江改革国术的要点。
为证明国术的科学性,张之江反复强调国术是“最高尚的卫生”“锻炼体魄最优美的方法”“我们国民最优美的技能”,许多同志“用了科学的方法,生理学数学重学的标准”,才明白国术在科学上“也有他崇高的位置”。
不仅张之江如此定义国术,同时期其他著名武术家、体育家,也以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术。如范振兴认为国术本身就是“人体力学”,应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体力量的应用,诸如“一跃可高十数丈”等未被科学的武林神话都是无稽之谈。
可见,今日不少影视神剧、武侠小说、“武林大师”们所津津乐道的武侠奇事早在民国时期就被理性的武学家反思抛弃。
除科学性外,传统武术的另一大问题在于门户众多、良莠不齐,各种玄妙传说也层出不穷,狭隘的门户之见更是制约着武术的发展。张之江认为“国术家融化门派为今日之第一要着”“国术统一的需要,尤不容缓”。
国民政府设立中央武术馆,也有整合国术界的意图。为破除一些不切实际的传武神话,中央国术馆制定《国术考试条例》,在各省市举行国术考试,邀请各派大师参赛认证。

在普及国术上,张之江更是不遗余力。传统功夫充满了神秘性,在许多人看来,大师们往往隐居于山林之中,“武林绝学”不过是些传奇异闻。
中央国术馆成立后,便努力推动国术的教育化,使国术走进寻常百姓家,从而提升全民族的身心素质。如在1928年的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张之江便向国民政府呈文请求将国术定为全国学校的体育主课。
1930年代,国术的教育化更进一步,国民政府陆续颁布《国民体育实施方案》《小学体育教授细目》《师范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等,都将国术加入体育课程。
经过张之江等人的努力,原本混乱衰弱的中国武术逐步摆脱困境,并成为具有特殊意义的“国术”。历史证明,“术高莫用”救不了中国武林,传统武术恰恰是在实现科学化、正规化、普及化后才有了延续的可能。在国难接踵来临之际,国术更是成为国人心目中救国救民的良药。
“九一八”事变后,救亡图存开始成为时代的主题词。对“国难”的忧虑开始让国人寻找挽救国家危亡的灵丹妙药,而“国术”也因此焕发新的生机。
作为一名爱国军人,张之江对国术救国寄予厚望,他大声疾呼设立国术馆便是为了改变“民气不振,相习成风”的局面。
国难来临之际,张之江更是作《敬劝同胞速练国术备纾国难书》,痛陈中国的“受病之原”有三:惰佚、衰弱、自私。要想破除三病,就必须从速普及国术。只有普及国术,方能增民力、振民气、扫除、养成扫除宗派门户之习惯。张之江进一步陈述全民联系国术,其利有二:不劳民伤财,民众练习国术后参军可直接增强军队战斗力;寓兵于民,通国皆兵,以力动员。
抗战时期中日两国战力悬殊,除武器装备、训练后勤、作战体系等原因外,动员能力的差距亦是重要原因。
国民政府于1936年颁布《兵役法》,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迅速有效推行,在战争后期更是只有以“抓壮丁”的方式补充兵员,弊端丛生,不仅使相当数量的壮丁在运输途中死亡、逃亡,而且严重影响国军兵员质量。
如黄仁宇回忆,抗战时期他的士兵“不仅体格孱弱,而且状以白痴、不堪教练”,这样的士兵是难以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兵抗衡的。由此可见,张之江试图通过推广国术来增强民力兵力,确实有先见之明。
但是,作为国术的忠实拥护者,张之江对国术的运用难免趋于理想化,比如他认为靠国术可以弥补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不足。

文章来源:《武术研究》 网址: http://www.wsyjbjb.cn/zonghexinwen/2021/0820/1745.html

上一篇:刘德华说王菲像孩子,谢霆锋说出两个字,网友
下一篇:河北一小孩火了,迷恋武术在家里“飞檐走壁”

武术研究投稿 | 武术研究编辑部| 武术研究版面费 | 武术研究论文发表 | 武术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武术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